返回顶部
首页
机械 | 工程 | 工具 | 行业 | 信息 | 集合 | 诗词 | 组词 | 范文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机床与模具 详细信息
新型铁基非晶合金廉价节能,手工研磨精度达0.001毫米,全国最美职工魏红权— 33年炼成研磨大师
2019-05-06    阅读量:30575    新闻来源:互联网     |  投稿

由俄罗斯国家研究型工艺技术大学“莫斯科钢铁合金学院”(NUST MISIS)、中国天津大学及日本和美国学者共同组成的国际团队利用金属铁,制作出一种新型的节能合金,既拥有极高的机械性能和磁性,又价格低廉。研究结果发表在《合金与化合物杂志》上。


该节能型新材料不光可以减少电力传输和变压损失,还有助于减少生产时的危险气体排放量中国机械网okmao.com


NUST MISIS工程师安德烈·巴兹洛夫说:“在总体性能上,我们所获得的新型铁基非晶合金已经超过了世界市场上流行的工业相似品。而且,它们的优点格外突出,铁合金的价格相对低廉,工业获取方法简便。”


经过细心研磨,2分钟,原本普通的零件表面像变魔术般光亮如镜,甚至一张小卡片上的文字也被镜面反射得异常清晰。


4月16日上午,在中国兵器武重集团的车间厂房内,钳工魏红权弯腰弓步,正在均匀研磨一个高精度的零件。


“这很难吗?不就是磨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随手拿起一块小零件,学魏师傅的样子,使劲来回磨动,没有出现任何镜面效果。


“这个工作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我全身都在用劲。”魏红权说,掌握好技能,没有窍门,也没有捷径,手艺都是磨出来的。


然而,他这一磨就是33年。今年,魏红权荣获全国“最美职工”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4月30日报道)。


精度0.001毫米,机器犹不及


51岁的魏红权,个头不大,却有一双神奇的大手——


铣刨磨钻、锉刮锯斩,都是拿手绝活,特别是他的手工研磨功夫,更让人叹为观止。


没有标尺,不用仪器,单凭手上力道,他就能感知零部件尺寸的细微变化。一根主轴的设计精度要求达到头发丝的十分之一,而魏红权手工研磨的精度,却达到0.001毫米,只有头发丝直径的七十分之一,这是数控机床都难以企及的精度。


魏红权说,机器只是人的延伸。现在,机械设备加工仍无法达到精度要求,只有通过手工研磨来保证零件精度。


这精湛的手艺,得益于他17岁刚入行时的“魔鬼训练”:直径50毫米、厚度30毫米的金属锭,用锉刀锉成边长25毫米的等边六边形,每天锉8小时,3天才能完成1块。


整整1个月,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最终10块金属锭,让他完全掌握了钳工工作的力道与手感。


由于长时间与金属部件、工具、机油打交道,魏红权的双手变得伤痕累累、粗糙而干燥。“无论生产什么产品,人都是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魏红权说。


近年来,他突破加工制造的瓶颈,解决和攻克多项高、精、尖的生产难题,推动着产品的技术升级和质量提升。每年为企业节约制造成本上百万元,创造经济效益上千万元。


在平凡岗位上做最好的自己


在工作中,魏红权也看到,我国在装备制造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国内高技能人才的紧缺。“当年跟我一起进厂的120名工人,如今剩下不到40人。”魏红权说。


为让关键技术得以传承,2014年,他将自己多年的加工技术进行总结,提炼成多套便于学习和操作的方法,在公司内部宣讲、推广。如今,魏红权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他先后带徒10余人,分配在各个装配车间。“研磨了33年,觉得这份工作枯燥吗?”“从未觉得枯燥,相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热爱吧。”面对记者提问,魏红权腼腆地笑了。


过去几年,随着魏红权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私企用高薪和住房邀请他加盟。但他没有动摇,最终选择了坚守,坚守职业操守,坚守自己的工匠梦。


在谈到工匠精神时,他说:“工匠精神就是要追求完美,对自己的职业有执着追求。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坚守岗位,努力奋斗,在平凡岗位上做最好的自己”。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网机械(okmao.com)无关。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客服邮箱:23341571@qq.com | 客服QQ:23341571
全站地图 | 二级目录 | 上链请联系QQ:2334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