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今日    | 手机版 | 资讯 | 产品 | 企业 | 热点 | 商道 | 原料 |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home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工业机器人 > 详细信息
自动化公众开放日人工智能让世界更美好,世界智能大会签约126个项目,如何培养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者
2019年05月21日    阅读量:1026     新闻来源:中国机械网 okmao.com    |  投稿

5月18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举办了以“人工智能,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的第十五届“自动化之光”公众科学日活动。


活动以领域内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和脑科学为重点,展示自动化所近年来在类脑智能、智能博弈、视听觉认知等智能技术领域的特色创新成果及应用前景。


在科学展示版块,智能监控、博弈游戏AI、手术导航、人工智能影像组学、机器鱼、车纹识别、无人机、自动驾驶、智能缩微车、动态人脸监控和人证核验系统、3D打印等项目让观众对人工智能新技术一饱眼福;认知脑模型、脑网络组图谱、大脑微观重建、自主服务机器人、云机器人、模仿学习机器人等脑科学领域重点展示项目也让观众大开眼界中国机械网okmao.com


在科学体验版块,虹膜识别、人脸识别、心跳识别、智能人机对话、场景体感互动、商品检索、小加机器人、智能驾驶、智能互联、书法体验台、智能机器臂系统、脑活动检测仪等互动项目吸引了更多的“小观众”。


在最具震撼效果的“多无人车智能集群表演”现场,慕名而来的观众把演示区围得水泄不通,表演结束后仍意犹未尽。此外,该所还举办高效神经网络、3D打印与社会制造、三维显示知多少、动画真奇妙等科普讲座,让公众在一饱眼福之后,还可以聆听这些成果背后强大的技术支撑,感受AI带给世界的革命性影响。著名主持人、制片人王雪纯老师作为央视王牌科技节目《加油向未来》的制片人也走进自动化所,进行题为《加油向未来·与科学家的1小时》的专题报告。


据了解,为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自2005年起,研究所连续十余年举办“自动化之光”公众科学日活动,吸引了各界群众和大中小学生前来参观,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和赞誉。与前几届活动相比,今年公众科学日聚焦结合公众和社会的需求,注重参观群体的广泛性,让人工智能“看得到摸得着”,让公众能够更加近距离地了解人工智能。


  5月16日至19日,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举办。大会期间,126个合作项目签约,预计投资额1082.2亿元。4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家和业界领军人物围绕人工智能开展对话交流;200余家智能科技领域的单位和企业参展;自主芯片、人工智能、5G通信、城市大脑等一大批智能领域前沿技术亮相……全球首款脑-机接口专用芯片“脑语者”在大会期间正式发布,由天津大学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联合研发,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看点1


  人工智能道德伦理研究列入“新策略”


  在大会开幕式主旨发言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提出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新策略”,即推进人工智能建规立法、构建人工智能安全发展战略、重视人工智能教育和人才培养、推动人工智能道德伦理研究。其中,推动人工智能建规立法被放在首位。


  万钢指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存在短板,相关立法工作没有全面展开;发展仍然面临功能安全和个人隐私与信息安全风险;人工智能教育、人才培养和就业生态体系仍在探索;人工智能的道德伦理问题也需要探索解决。


  具体到人工智能立法方面,万钢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前沿科技探索为主,具有不确定性、多样性等特点,如何审慎地实施监管值得重视。”由于人工智能立法工作需要技术、产业和法律专家跨部门、跨行业协同攻关,但目前我国在科技、人才和经验方面尚存在明显缺口,因此人工智能的建规立法面临很大挑战。


  此前,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


  在今年“两会”上,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发言人张业遂也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一些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立法项目,如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和修改科学技术进步法等,列入本届立法规划。相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和起草,争取早日出台。


  看点2


  中国人工智能迎来黄金发展期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19)》和《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两份权威报告在大会闭幕会上正式发布。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19)》基于连续5年的追踪调查数据和大数据分析,构建了包括745家人工智能企业、94所AI大学和75家非大学科研机构、1780家投资者、31个省市自治区出台的301项政策等在内的中国智能经济样本数据库。


  根据报告,截至今年2月28日,我国共有745家人工智能企业,大约占世界人工智能企业的21.67%,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上海和浙江,北京占比最多,为43.2%。2010年至2016年之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大规模创建,2016年后,创建数量显著下降,但已有企业都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这意味着,中国智能经济将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745家人工智能企业广泛分布在包括智能制造、科技金融、数字内容和新媒体、新零售在内的18个应用领域。从核心技术分布看,大数据和云计算占比最高,为21.3%,其次是机器学习和推荐、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人脸和步态及表情识别。


  看点3


  “脑语者”芯片实现“脑-机”互动


  全球首款脑-机接口专用芯片“脑语者”在大会期间正式发布。“脑语者”由天津大学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联合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脑语者”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更充分的脑-机互动,满足日常交流需求。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明东介绍,“这款芯片可以识别出头皮脑电中极微弱的神经信息,高效计算解码用户操作指令,极大提升大脑与机器之间的通讯效率。”他表示,“脑语者”有望为脑-机交互技术走向民用化、便携化、可穿戴化及简单易用化开辟道路。


  在18日举行的闭幕会上,明东教授团队展示了这一研究成果,现场受试者借助脑机交互设备,成功打出了“Welcome to the 3rd WIC(世界智能大会)”。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数据科学家程龙龙表示,“脑语者”系列芯片有望实现我国脑-机接口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引领我国脑科学和类脑智能研究弯道超车。


  声音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三个历史机遇值得高度关注,首先是第五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产业革命带来的创新机会,其次是第六次科技革命和第四次产业革命创造的领先机会,再次是世界现代化和文明转型的赶超机会。当前中国正在经历信息、网络和通讯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第五次科技革命,同时也是第三次产业革命。其中蕴含着许多创新机会,包括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 ——中科院院士姚建铨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发言中,描绘了一幅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全景图像。那时,人工智能也将具备感知、记忆、推理能力,不仅人类的体力劳动被机器替代,部分脑力劳动也将被替代。


那么,未来哪些职业将面临风险,哪些新职业又将出现?今天的教育与培训系统如何预测这些变化,如何精准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技能需要?


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这些关于人工智能时代生活、工作以及人类未来所需的能力等问题,成为与会者讨论的焦点。


【人工智能将引发颠覆性转变】


教育应密切关注和适应未来劳动力市场变化


“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带来社会变革。”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学家卡尔·贝内迪克·弗雷说。


未来,在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时,人类也将面临同样问题。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伴随着新职业的增长以及低技能任务实现自动化,人工智能的渗透所引发的失业率会急剧上升,造成社会和政治紧张,同时带来收入不平等日益加剧的风险。


最近,一项全球评估显示,到2030年,30%的“工作活动”可以实现自动化。不但普通工人的工作会受到严重影响,“白领”雇员和管理者以及部分艺术产业的工作者也将被波及。


“人工智能将越来越彰显颠覆意义。”根据研究,吴朝晖预测,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产生超级智能、融合智能等形态,深刻改变物理世界、虚拟信息世界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引发社会对智能机器道德伦理等问题的全新思考,人的智能将引入并作为智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挥人机各自优长 实现人机和谐共处】


教育应在培养人类特有能力上下功夫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者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对欧洲企业岗位和技能要求进行大数据分析后发现,目前有56%的工作需要高技能人才,同时对低技能人才仍有大量需求。人工智能时代,技能人才将被划分为技术的创造者、使用者和协作者。对于技术的创造者来说,需要具备计算思维和数字能力,需要拥有数字学科、技术科学和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跨学科能力;对于技术的使用者来说,需要信息技术、数据分析处理、内容开发、信息技术使用等方面的能力,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


国际电信联盟亚太地区办事处高级顾问萨默尔·夏尔马说:“信息技术能力和人工智能技能,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却是未来工作必不可少的。与此同时,人类自身特有的能力将在未来显得格外重要。”


随着人工智能及其他前沿技术的应用,需要利用人类特有的创造能力、社会情感能力和人际互动的高技能工作数量将不断增加。


【落实《北京共识》做好教育规划】


积极审慎地走好人工智能与教育“未来的路”


习近平主席在致本次大会的贺信中强调,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教育,是人工智能的孵化器,同时受到人工智能的挑战,但也是人工智能的受益者。大会通过的《北京共识》提出,各国要制定相应政策,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和学习的系统性融合。


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5月16日部长论坛发表主旨发言时强调,中国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的巨大影响,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的问题和挑战,要秉持积极审慎的态度,思考如何走好“未来的路”。


那么,今天的教育该如何改革,才能精准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


首先,加强关于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战略规划。为实现联合国2030教育议程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人工智能时代培养各种人才不断探索。


其次,加强人工智能专业人员的培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荣怀建议,通过人工智能专业建设、人工智能学院建设等方式,培养能够设计、编码、开发人工智能系统的专业人员,从而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储备,提高国际竞争力。将“人工智能能力”纳入教育计划,即将人工智能融入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


再其次,加强教育评价体系改革。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建议,应该利用信息化与人工智能等手段,建立过程性的、个性化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关注的评价体系。


标签:行业资讯会议资讯机械应用人工智能市场评论机器人工业机器人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客服邮箱:service@cnso360.com | 客服QQ:23341571

全站地图

深圳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深圳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 工商网监
电子标识